吉林通榆:“智慧农业”让田间管理触手可及 城事-白城站 王金顺 3961406
吉林通榆:“智慧农业”让田间管理触手可及 城事-白城站 王金顺 396140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白城站 > 城事

吉林通榆:“智慧农业”让田间管理触手可及

2025-07-10 09:3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当前正值夏管关键期,在白城市通榆县瞻榆镇前丰村玉米大田,种粮大户袁萍正通过手机查看玉米生长数据。“现在种地真不一样了!”她感慨地说,“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一部手机就能知道长势、旱涝,还能按照数据精准用药用肥。”

  今年,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推广的智慧农业系统给种田带来了新变化。该系统由田间气象站、智墒监测仪和遥感探针组成,监测土层水份、温度、降水量、气温、风速、土壤中氮磷钾,1个遥感探针覆盖1500亩作物长势分析,实现了农田环境、作物生产从地下到地表再到空中,全程数字化监测,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种、管、防、收建议。

  借助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云”科技,实时传回田内气象、土壤、水质、虫情等各项农业数据信息,袁萍只需手机上轻点收集,屏幕上就会“蹦出”今年她代管村里5086亩玉米田的最新情况。“过去种地,全家老小都上阵 ,现在不一样了,就一部手机,一个人就能管理1000多亩,以前浇地全凭感觉 ,现在手机显示缺多少补多少 ,省水省时又增产。”袁萍说。

  在通榆县的田间地头,传统的“随大溜”种地模式正被一部手机悄然改变。智慧农业系统改变了过去“旱不旱伏前都得灌、缺不缺封垄都得补”的传统习惯,以往农民的种植多依赖于个人经验、邻里示范,而现今依托于农田物联网终端设备与智慧农业平台,农户能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时监控土壤湿度、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状况等,并远程操控智能灌溉系统,铺在田间的滴灌带就像人的血管一样,精准为作物输送水分和肥料,实现对作物的细胞级营养补给,从而实现了从经验驱动的传统农业向精细化、科学化的精准农业管理的转变。

  这一显著成效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技术团队通过智慧农业系统,为农户提供全周期的技术指导。“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司昌亮说。通过手把手培训,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了现代化种植技术。目前,这套系统已在通榆县的瞻榆镇、边昭镇、八面乡等7个乡镇的13个合作社、家庭农场推广应用,覆盖耕地面积达3万余亩。这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正在改变当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

  “智慧农业让传统农业实现了‘云管理’。”通榆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通过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大面积单产提升,计划每垧粮食增产3-5千斤,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毕琨宜

  通榆县委宣传部供图

初审: 王金顺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